DSC_8643.JPG 

↑辦公室走廊花臺上的麻雀

服務單位的新大樓即將落成,但因使用執照因故尚未搞定,所以新大樓只能晾在那兒......

新大樓的中庭有一片漂亮的草坪,週圍的花草樹木也少不了,因為還是禁止進入的工地,人煙稀少,就成了麻雀的天堂......

辦公室位在新大樓旁,因此也常常有麻雀光顧,這平常毫不起眼的小鳥也因此吸引了我的注意......
麻雀的動作十分輕快,除了飛翔外就是跳著移動,停下來時小小的頭便一直轉動,十分可愛......

 

↓完工卻無法使用的新大樓

DSC_8176-2.jpg

DSC_8652-2.jpg

 

以下資料引用自維基百科

麻雀又名樹麻雀、霍雀、嘉賓、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賊、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賓雀、厝鳥。

目錄

1 生態環境
2 分佈地域
3 亞種
4 特徵
5 食物
6 繁殖與保護
7 麻雀與非法鳥類貿易
 


生態環境

麻雀是典型的親人種,活動於人類活動較多的環境,它們的棲息所和覓食地常就在城鎮村落中,但本物種僅見於平原,山區難見它們的身影。因為麻雀非常近人,僅在有人類活動的環境出現,因此有人形象地將他們稱為「會飛的老鼠」。

在歐洲這種麻雀居住在鄉間;在部份亞洲地區,這種麻雀則是城市常見的鳥類。在東南亞則在都會,鄉村,和野外都可發現它的蹤影,它們常成群棲息在電線上,特別是在清晨時。在澳洲它們分佈在野外和人口不密集的地區,在都市中則沒有發現。

有時可以發現它們在個別的樹上築巢,然而麻雀在一年的四個季節中都是成群的,具有很多洞的老樹群,通常是它們最喜愛的築巢地點。它們的巢比較不工整,築巢材料的種類很多,包括草,乾草,羊毛,羽毛等。有時它們的巢會位於岩石中,灌木叢的根部,或是建築物如穀倉的屋簷下。牠們每次生下4-6枚蛋,通常是5枚。


分佈地域

麻雀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歐洲、中東、東南亞、東亞均可見到本物種,中國全境有本物種分佈。


亞種

麻雀的分佈範圍大,各地的族群在外觀上出現少許變化,八個現存亞種之間的差別是輕微的。至少其他15個亞種曾被提議建立,但是牠們被認為是列出的亞種的中間體。

P. m. montanus,指名亞種, 分佈除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希臘南部和前南斯拉夫外的歐洲。它也在亞洲東部到勒拿河至土耳其、高加索、哈薩克斯坦、蒙古和韓國的北部地區繁殖
P. m. transcaucasicus, 在1906年由Sergei Aleksandrovich Buturlin描述,從高加索南部向東到北伊朗繁殖。 它比指名亞種體色暗淡和灰色
P. m. dilutus, 在1856年由查爾斯・華萊士・里士滿(Sergei Aleksandrovich Buturlin)描述,發現於伊朗、北巴基斯坦和西北印度的極東北部。 它從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東至中國。 與P.m. montanus比較,它是蒼白和含沙棕色上身
P. m. tibetanus, 體型最大的亞種,是在1925年由Edward Charles Stuart Baker描述的。 在北喜馬拉雅山被發現,分佈範圍從尼泊爾東部通過西藏直至向中國西北部。 它類似P.m. dilutus,但體色更加暗淡
P. m. saturatus, 在1885年由Leonhard ・ Hess Stejneger描述,在薩哈林島、千島、日本、臺灣和南韓繁殖。 它比指名亞種有更加深的褐色並且有更加大的鳥嘴
P. m. malaccensis, 在1885年由Alphonse Dubois描述,從喜馬拉雅山南部東至海南和印度尼西亞被找到。 它是體色暗褐的種族,像P.m. saturatus,但體型較小和有深刻斑紋在它的上身
P. m. hepaticus, 在1948年由Sidney ・ Dillon Ripley描述,從阿薩姆東北部到緬甸西北部。 它類似P.m. saturatus,但它的頭和上身較紅

特徵

麻雀體形較小,體長僅為14厘米左右,體形短圓,具有典型的食穀鳥特徵。麻雀雄雌同形同色,頭頂和後頸為栗色,面部白色,雙頰中央各自有一塊黑色色塊,這塊黑色的小臉蛋是鑒別麻雀的關鍵特徵,同屬的山麻雀與本物種形態非常接近,區分他們主要依靠的就是這一特徵;面部的白色延伸至後頸,在麻雀頸部形成一條白色圍脖;頜部和喉部黑色,有研究指出,在群體中地位越高的個體喉部的黑色區域也相應越大,黑色也越飽滿;上體褐色,具黑色斑點,所有飛羽、小覆羽、初級覆羽均為黑褐色;具兩道污白色翅斑;尾羽褐色;下體污白色;虹膜為深褐色;喙呈圓錐形,比較粗壯,呈黑色;足為粉褐色。
 
人們常將這個物種與體型稍大的 家麻雀 混淆。但這種麻雀的褐色較深、頭部呈銅色、白色面頰上黑的色塊。

 
食物

麻雀是雜食性鳥類,根據一年中節令的不同會取食不同的食物,春夏季節昆蟲活動頻繁,植物較少結出果實,麻雀的主要食物是各種昆蟲,而秋冬季節,各種植物包括人工種植的作物結實,昆蟲活動逐漸減弱,麻雀的主要食物則為各種植物的種子、果實,尤以各種作物為主;近年來在城市中生活的麻雀早已充分適應城市生活,學會尋找人類丟棄的殘羹冷炙,獲得了穩定的食物來源後上述的季節差異就逐漸淡化了。

在歷史上曾經就麻雀的食性發生過激烈的爭論,毛澤東根據主觀經驗認為麻雀以穀物為食,嚴重地影響了農業生產,因而將麻雀「欽定」為四害之中的老四,在中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打麻雀運動,一時間包括麻雀在內的很多雀形目小型鳥類遭到了滅頂之災,很快這種人工干預生態環境行為的不良後果開始顯露,由於大量麻雀和其他小型鳥類因為消滅麻雀運動而喪命,農田蟲害嚴重,農業生產遭到嚴重影響。不久包括鄭作新在內的很多鳥類學者通過野外研究,證實了在麻雀的食譜中,人工種植的穀物僅占不到50%的比重,他們的研究成果甚至發表在中共中央的機關報《人民日報》上,這是絕無僅有的。1959年11月29日,毛澤東主席批示:張勁夫的報告印發各同志(注:作為杭州會議文件,印發給與會者)。次年3月,毛主席為中共中央起草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口號是『除掉老鼠、臭蟲、蒼蠅、蚊蟲』。」


繁殖與保護

麻雀的繁殖開始於每年的3-4月間,它們的巢多用草莖、枯枝等搭建,巢址常選擇在天然或人工的洞穴中,有時甚至將巢住在空調室外機中、煙囪中、熱水器排氣管中,這常常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麻煩。本物種每巢產卵5-6枚,卵殼呈白色並有斑點,孵化期12天左右育雛期的親鳥會捕捉大量昆蟲。

本物種繁殖能力很強,種群數量巨大,因而未列入瀕危名單。但必須關注的是近年來本物種的數量一直呈下降趨勢,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城市,麻雀甚至已經完全消失了,究竟是什麼具體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尚不得而知。今天在中國麻雀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任何捕殺、出售、食用麻雀的行為,均屬違法。


麻雀與非法鳥類貿易

在中國很多城市中,麻雀是非法鳥類市場上常見的鳥類,但與大山雀等鳥類不同的是,本物種並非以寵物的身份出現在市場上,而是被作為野味出售,在很多城市「炸家雀」是常見的小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ng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